工程塑料本质上是一个配套的服务型行业。
过去廿年,斜风细雨,各路玩家洗牌换牌,上桌下桌,也闹得个“江山如此多娇,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”。
比如,07年8月,哥家龙牌蜕到蛇牌;不久前,靴子落地,DSM塑料出售。扳指头数数,欧美联队中,一半公司都换了番号,重新排了次座。
原本在成熟的商业环境里,拆分、并购、上市、退市是平常的企业行为,无足嗔怪。
做为典型to B业务的工程塑料行业,二呆从自身一线经历,试着从四个维度(先进武器,战略战术,领导力,训练后的兵),简单聊聊这10多年“敌退我进”格局的变化,全当抛砖引玉,荡出几朵涟漪,在干渴的夏季。
先进武器
无论任何风格的外企,从本质上讲,都是靠着十分优势的武器,也就是某类独有或强势产品活着。
不管如何自我贴金,还是中英文夹杂油腻地讲着绚丽的市场战略和big close,其PPT后隐含的背景都是这个。
若没有广义产品上的优势,外企的竞争性将“泯然众人矣”。
和今年的老杜家一样,历史上的哥家塑料是注定要被卖掉的。从1984年的聚醚酰亚胺(PEI)后,就没有在合成上,底层技术上,认认真真做功夫。
“基本上都是修修补补”,取巧地满足短期数据,造概念,躲过一个一个暗礁,最终搁浅在无尽的长夜中。
以聚苯醚为例,90年代中期,开始规模化进入大陆市场。武器先进,有“代”级别的领先,基本就是和旭家打双扣。
2004年后,随着CRT显示器的退出市场,和山西芮城本土PPE的开工,在哥家的战斗序列中,PPO先显颓势,销量下滑,与蒸蒸日上的PC业务成反比。2008年经济危机,造就了客户端大胆尝试国产料的机会,开放了中高端市场,国货之光近一步得到验证,很少有回头的。随着国产合成厂再添2家,继而被动地萎缩到了有认证、终端指定和拼价格的能源市场,仅在小部分高端市场有武器优势。
其他几个单品PBT,POM,PC,PA6,PPS的情况也大致一样,包括PA66。大致而言,多数产品空白都被填好了,部分品种还成为业界的主力军。这方面信息足够,不再赘述。
战略战术
产品、销售是公司内因的外现,对外窗口,反映出公司的内部能力。
哥家到沙家,龙牌到蛇牌。公司的组织结构和对外战略战术,基本是2、3年一换,和二呆小区外边的人行道一样。
先是灰色水泥砖,下雨久了,变得高高低低,有几块“隐疾”,一踩一脚水;很快换成了高透水的沥青路,还装上黄色盲道;不久,迎接G20,挖开沥青,铺上高档的浅褐色石板,这两天又开挖了,换成灰色的不明材质硬板。
行人“以脚试雷”,适应新路况,刚能不湿鞋,又换一种。
Keep learning!
Keep ZheTeng!
城市基础建设,背面有其固化利益群体,“不折腾,不得利“。公司为哪般呢?几次运动下来,略作数据统计,也可以看出一些规律。每次运动,公司的”江湖地位“跟着退几步,总有人借势向前移几位。
不过有一样是很明确的,“天下武功唯快不破”,“天下公司唯慢而破。”
大背景下,每种路面都差不多,即使一直不变,“猴子掷飞镖”,也可取其中。
领导力
刚入哥家时,二呆像只东奔西跑的电动蚂蚱,懵懂的冲击这个世界,
”What a wonderful world!”
有次,偶遇L佬, 夹着电脑从办公室溜达出来,略有沉思,应该是刚结束一个T-con.
在电梯里,他像是自言自语,又像是对着二呆,挂在扑克牌浅笑,讲到,“现在公司的问题就是localize太严重了。” 很快电梯到站了,他甩甩风衣下摆,迅急而去,不留下一片云彩。
那时,二呆靠着脑瘫赋能,刚混进公司,自然无法理解这句话的深远含义,但还是倔强地朝着他离去的空气点了点头。
理解这句话用了20年。
外企似乎更强调体系和流程,与领导者的个人关联度相对不高,相对保持一定的“通用性”,但是在千年文化背景下,很快“融合”了。
“干过就是干过,没干过就是没干过。“ 在这个大变革,诸多不定因素的时代,守江山比打江山难。
“管理就是实践。”引用海尔老大的话。
拿外文商业教材,那些过往的案例,解决不了本地具体问题。
有真实力,打过仗,负过伤,数据解读能力极强的猛人、悍将,能把握好信息流的迭代,处处商机。
“现在公司里能看懂data背后故事的人,已经很少了。”陈大如是说。
大公司有很长的时间积累,如全球视野的技术平台、战略布局、市场认证、大客户群等,也同样的有人事、组织结构、利益链等。
事情总是同时发生的,经验是正反面的。
训练后的兵
人才总是往受尊重的方向流动,合适的薪资福利水准与“尊重指数“直接相连。
收入的高低是比较出来的。
按30岁左右,有一定化工背景,本科条件。按二呆观察,从2005年到2012年,普通业务员入职的薪水仅是微调的。
相同期的民企,国企基本是翻番。
同期,外企一些很有价值的培训,比如说,研发人员的海外rotation training,已经很少了。
纷繁的世界里,上上下下,大家总要有些自顾。
房价变化是多少,吾不知。
外企运营,更占权重的是流程,乖乖宝们在流水线下做事。
“关掉背景灯后看看?“
流程可以适应外部市场,也可能不匹配多变的外部需求。
民企中个人因素更大,实际业务时,可以“一人定江山“。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工程塑料行业,在欧美兴盛于60-70年代,随着数字化的垂蒙,技术也有一些优化。
在财务投资角度上看,这个行业,夕阳西下,早已不是热点。鬼子卖掉这些业务,也是战略性放弃。
国内开始群殴合成项目,各个聚合物被一一攻破,似有花繁锦秀之感。
静观,和制造iPhone一样,核心装备还是国外的。大约有20-30年的技术差距,很保守地说。
和硬件类似,新“物种”的应用推广,也是鬼子公司的强项,极少有本土原生创新。本土多数的打法,是量产市场已经存量产品,采用更低成本的工艺路线,去替代既有的外资份额,并战略拦截未来增量市场。这样,直接省略掉了原始的市场应用推广环节。
To B业务像是跑山地越野马拉松,是一个长期耐力输出和主动防呆防错的结合。在产业链打通之前,多是孤独的奔跑,迷茫中夹杂着汗水,只知道大概会有个尽头,期望赶快到来。一旦过了极点,订单滚滚而来,挡都挡不住。
塑料行业本身不是高大上,按“二呆指数”在75分左右,也是有些想象空间。对比之下,还是可以看出一些内在共性,看看逐鹿之后,“鹿死谁手”。
以上仅供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