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ta玄谈

Datasheet 也叫物性表,或者TDS,估计是technical data sheet的缩写,家家都有,家家都要编,是物性比较和材料推荐的初级工具。

初入行的时候,二呆把它当成圣旨,天天捧着,念着,执着地宣读给在开发中的新客户,因为没有接过来的。

文件大都是英文的,念的次数多了,慢慢注意到文件最后的小字部分。

开发中的新客户,项目逐渐完成,也建了塑料实验室,做进厂检测,按着我提供的datasheet列出来拉、弯、冲,HDT等测试。

这下要命了。。。

还好,客户是儒商,那时哥家的产品和服务也争气。

重新定标准。

按照COA(可以理解成出厂检验报告)上可怜的2行,再参考部分datasheet数据,向下放了放,算是定了一个可以接受的内控杠杠。

擦了擦汗,二呆表示,

“全天下TDS用小字结尾的,都不能按上面的物性要求定入厂标准。”
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 

U家是一个著名的第三方检测公司,曾经有“非盈利机构”的说法。从60-70年代起,电器火灾事故频发,很多是美国人搞home party,关灯,点蜡烛,直接放在电视机上。保险要有依据,消费升级要有出处,U家陆续完善了上面的不少数据,江湖地位日增。

U家的“北美通行证”Yellow card和圣旨一个颜色,上面不少number奇玄。比如挂着5VA的PPE,加纤PC,PA,还有最贵的RTI,价格一路歪歪,曲线如同中国房地产价格出现拐点前,这算不算是自动放弃了中小本土企业。

与时俱进,一些可以简单重复的数据,如CTI,也开始被传染,走上玄妙之旅,向常温超导的故事靠拢。

大U很好学,不断扩充新行业,建立新的测试方法,原始资源多来自于该行业头部公司定的方向,这十分正常。头部公司有点被认证的实验室待遇。

能发“黄通”后,大公司VIP价格待遇,也是others需要梦想几次的。

它也不怕竞争?

U家只对来样测试。

这样的,各家有绝技。

大外企有“market label”睁着眼睛说人话, 勒紧裤腰带的本土的玩家在命名上层层创意。

前几年,某小日子公司,承认十余年造假。在其公司内部,这早已是不言之密,客户端很难复现高温数据。

“他们造的太多了,不懂放大尺度的拿捏。”

看来这是个技术活。

U家也没有出来走两步。

应该有第三方盲测制度,可任意公司自费送样复检,公布盲测数据。

现在,我们谈两句有用的。

复刻A货的时候,除了考虑聚合物凝聚态本身的天性,和成型工艺,设备的原因,须在尽量平行的条件下,有技巧地实测数据。

Datasheet上的数据,是纸面数据。

既然,对标的产品是bench mark,那还是要把基准做细,控制无效的垃圾数据在有限的比例。

最后,我们再复习一下datasheet的英文发音,那个 i: 一定要发长,发对啊,要不念成了内涵段子。

你懂的。

聚合物也懂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