领先时间

鬼子公司里常用leadtime一词来表示交货时间。

货物可以自提,也可以有不同的交付方式,也就是说leadtime之外的时间,不是单纯制造商所控制的,可以多方的,比如到不同的港口,清关,陆运等。

“我把我做的做好,其他是大家的共有效率。”

按bing.com, 这两个常用词 lead time 和 delivery time 的释义如下。

Lead time : the time when buyer place order to the time the finished products are ready.

接收订单 –>准备原材料–>生产–>质验合格 –> 准备出货(下单到出货)

Delivery time:the time you get the order till the time goods are ready for delivery. (货物准备装车出运的时间)

不同工厂给出的lead time也能反映出不同文化的内核。比如在“龙牌塑料”时代,欧美工厂给出的是wk为时间单位。一般是8-12wk,也就是8-12周。

霓虹岛厂区是以day为单位,按不同的product line给出29days, 35 days之类的迷幻数字。

“你下了单后,还不好取消,他们颈部不会拐弯。”

 二呆很喜欢用leadtime这个参数来看制造型企业。

 (1)   Leadtime 是一个以时间为单位的参数,计量简捷。

时间轴的拉长,容易让优质企业演化出时间壁垒,也就是功夫。

投资制造业实体的,看ROI (return on investment), 是更广义的lead time。

做企业主的,看公司大盘,lead time是资金效率的参数。

车间工人只看眼前,按贡献(计件)计量收入,不同小队的lead time也是团队里有没有“猪”的映现。

(2)   leadtime是一个中高级测量指标。

开工率严重不足的企业,leadtime 没有意义;

研发能力羸弱的企业,遇到硬需求,在技术上犯晕,leadtime 也没有意义。

比如,浙江某公司,某次竞争项目,2天内就把产品sample送到客户工厂,速度第一名。一用,处处不合格。这个不是leadtime, 这个是missleading time,无效达成。业务员从拍胸脯变成了被打脸。

(3)   Leadtime是一个有用的企业体检指标,却往往被忽略了。

Leadtime是公司能力的综合体现,绝不是靠工人加班就能缩短的孤立指标。

举例来说,业内某大厂,leadtime原先是 7days,业务倒逼内部,“互相挤兑”,员工主动动脑,缩短到4.2 days。

SCM(Supply Chain Management)一环,备料很是考验能力,备多备少都有问题。其SCM有销售功能,可以卖原料,也是业绩,与生产备料相“缓冲”,左右逢源。

Leadtime 像企业当下的体检快照,对于具体某个企业,常常泥化在一个固定范围,不是老板想缩短就可以很快缩短的。

它反映着当下这个企业的全链条能力,有没有打通任督二脉,部门间是不是畅通,企业是真赚钱还是假盈利。

工程塑料行业,还是有些内卷,竞争对手决定这一个公司的产品定价。

比如销售接单,议价能力弱,总是接一些定制颜彩的低价小单;

或者研发无头绪,组建配方的时不了解现有库存和原料供给状况;

亦或是生产和质检互相“传球”这类传统运动,责权利不明晰。

富士康起家迅速,很大程度上是业务和内部运营的有机匹配,成本、质量、产品售价的高效协同。

也就是说,运营部门能够深度理解业务订单的技术、质量“深度”和本身资源投入的关系。这个是要长时间的正方向滋养。

好的公司清清爽爽,条理清晰,大家发力方向一致;

病态的公司,接到订单,鸡飞狗跳,打乱仗。

(4)Leadtime是个和客户互动的参数。

企业开放code和相应权限,需方自行下单,自己把握付款和交期,并完成全部流程。

随着工程塑料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,和Z时代人类的天然原生电商认知,这个变化可以目视。

和某宝的顾客心理一样,付款后,客户都有强烈的物权感,实时更新物流信息,知道自己的宝贝到了哪个环节,更有参与感。

“人们往往不是在意的早一天,还是晚一天,更是更在乎信息的透明和及时,心里有底。”

技术上这个不难,从改变心理认知上这个很难。

Leadtime,我更愿意用领先时间来理解这个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