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定义篇:不负好时光

前几年的“鸡汤文”中,曾流行一个热句,“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一份确定”。二呆对这类作者自己宿醉未醒的文字,一直保持着理科直男应有的距离,let it be。

近两年,COVID-19四处冒头,小网俗们也跟着进化,谈论着应做未做的”搁置生命资产“时,豪气地生成了个时令理由,“都是疫情搞的。”

二呆翻了翻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,基本可以说,目前是最好时光。可以吃饱穿暖,无大灾大难;可以升学、就业、结婚;虽然有时有些波动。

然并卵。

遇到坑时,看一些回忆录,或者和老人聊天,足可以疗伤。当下工作、生活的这些坎,在近代百年的长河里看,根本就不是个事。

 

还是回到工程塑料主题。

二呆向各位汇报一下,对行业发展的看法。

国内工程塑料行业从千禧年后开始正式发展,以前的算是演习。到2008年后,独立自主渐进,话语权确立;16年后,本土成为PC最大产能地,从而,演化到材料行业(高分子)等级,2020年后,高温料再加推一把,基本实现品种无空白,达到目前的战略新兴材料产业。

单论化学,是技术迭代频率很慢的,常被风投飞猪TMT(Technology,Media,Telecom)列为后进对象。

遇到战兴这个哲学集成词,才感到与时代同频,而不是一个老旧的缓慢迭代行业,以慰藉行路人的喘息。

高一化学有个术语,叫“缓冲溶液”。比如汽车防冻液就是PH8.5左右的缓冲溶液,往其中加入少量的酸碱溶液,PH几乎不改变。

若量足够大了,超出了平衡体系承受范围,缓冲就无效了。

阿里的“压测”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。双11的时候,流量特别大,某宝系统能不能承受地住,要先内测一下。

这和“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”是一个路数。人与人之间需要靠时间来认识,这个时间也可以加速,用事情,特别是大事。远的可以是“动乱岁月”,近的就是当下。群里讨论讨论着,很多人都变得不认识了。

 

疫情就是一个照妖镜、试金石。大的可以检验一个城市的管理能力,小的可以看看镜子里面的自己。

封控与否不是我们能把握的。但在同样的条件下,如何管理自己这个小宇宙,就没有理由推脱了。

人与人的差别或许就在这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