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场“潜”规则

许多貌似无厘头的结果展现时,向上追一追,还是有规律可循的。

二呆先天钝拙,在近几载的塑海“扑腾”中,体感到2个有趣的反向指标,以供网友体会。

 

其一是回微信的速度。

同一个公司里,微信交流时,公司总经理回微信,多在10来分钟内,偶尔在1,2个小时以后,从来没有隔夜的。

内容也是有的放矢,明确的指向。

反而是部门经理,或者普通员工的回微信速度,常常很慢,有些隔1,2天,表示非常抱歉,前几天很忙,忙到了深夜,没来的急回。

同样的,约一个事情,CEO的回复往往很具体,在哪个和哪个时间段可以;或者除了某日的某个时间段和另一个时间段不可,在某日的其他时间段都可以,请确认。而他的下属的“约客”时间,最常见的是“不能定下来”,或者多是突然的1,2天就要执行,搞的个措手不及,没有充分的准备。

我不知道是谁更忙?或是CEO更自由,下面人员围着他转,很难却定时间规划。

似乎是习性养成习惯,习惯成就了业绩。

这个指标的背景统计数据是70人以上的公司。

 

其二是培训时的座位位置。

比如一个大会议室,大概能坐50-100人的位置。

最前一排靠右边几个位置,一般都是“预留”给领导的。

不坐第一排还理解,可是,最好的听课位置第二、第三排的也坐不满,而同时后排还要抢座位。

按几年下来的观察,主动往前排“好位置”坐的,其升值和涨薪的速度要快不少;同时,姗姗来迟,坐到后面边座的,其离职,或者“原地打转”的比率要高不少。

二呆也不知道其原因。

只是为了不让这些“宝宝”,上课打瞌睡吵醒其他人,二呆会时不时的做些互动。

站在讲台上,面对众生相,眸子与眸子的对射,高中层与一线员工的“一炁”同频,是培训时很有趣的额外收获。

成年人的世界,是筛选,而不是训练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