尾牙小聚。
三巡五味,一盒九五无声无息地爬上半醒半梦的桌台。金色的龙嘴正对着位在中心的玻璃转盘,像是玉珠投射在人间的泡泡。
一抖手,餐盘缓缓,又是365天过去了。
“老C,你不抽烟了?”
浅黑镜框下的M总,好奇的询问着,慢吞吞的楚风。
好奇的还有二呆,难道是3年疫情的摧残,或是没进入创业期的煎熬阶段,或者梅开二度的准备。
“以前是可抽,可不抽。现在是不抽了”。C老努力打开双眼,眯眯缝里洒出几点烟火。花白的头发在浅色衬衣的衬托下熠熠生辉。在创新产品的idea上,源源不断。
“我这段时间也不抽了。”M总语气坚定。
“你也不抽了!”二呆惊呼道,一贯地语不过脑。
“你以为还是前几年看到我的时候啊。”M总一顿一顿的男低音,略作停顿,迟疑的眼光飘来。
“M总近4个月很少抽了。” N技术经理补充道。
“那说明今年生意不错,做到多少?有1.5吧?”
“1.6”
“现在总员工有多少?”
“140多个。”
“人效过百万了,很好了。”二呆盘算着,好像几年前,也就大概60,70万的水平。
“那你们现场做的很不错。”
“还可以,但是离M总的要求还有距离。”N经理微低着脑袋,沉吟道。“你看我以前是抱怨白头发多了,现在白头发也是重要资产了。”
“一将成名万骨枯”。二呆只是心动了一下。做为男人,事业逐步增长,还是一件很愉快的事。
“我记得,R公司的人效也就是50左右。”二呆赶快见缝插针。
“C总没抽烟,看来还是业务压力不大,没到创业期艰难的时候。”
“我们还是很难的,利润率低,业务量也不饱和。现在还是做些代工的产品为主。”C总解释道,灯光下,几丝温和。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下面借来之图很有趣,是说明普通技术型创新企业的过程。
一开始觉得是个创新的突破,投资方也可能觉得不错,瞬间信心爆棚。
很快,要么有类似创新,或者类似的应用已经存在,投资方这个创新也开始意识到“没那么会事。”
爆棚的有多快,失落的就有多快。
进入焦虑期,反复摩擦。
落地后的benefit就是可以清醒的认识到这个业务的本质,value在哪里,可不可以继续玩。
重新估值,一批人新进场。
Hope再被点燃,历经“羊肠小道”。
再被重新估值,这次是比较真实的估值,也有一定的市场业绩和品牌影响力。
逐步向上,走入新的一个平台。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散场。
户外。
几屡晚冬的刀风。
两个中年男人逶迤前行。
“公司发展如逆水行舟,一步一个天地。“
“M总是一段时间焦虑,一段时间兴奋。公司到了一个平台,再爬坡,再到一个平台。”N经理拿手掌做箭头状,如倒着的A股大盘。
区区几笔,划开自造的茧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