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场开拓篇:推荐材料的三个层次

这期我们交流一下推荐材料的方法,仅是在下的一点粗浅认识,全当同行们饭后消食,也算是续延上次的内容。

 

  第一境界:datasheet推荐型。

Datasheet,也就是TDS。按datasheet推荐,是点的范围,就事论事 ,清晰明了。

比如,对标产品(benchmark)是FR PC/ABS ,那对应的也就是这个基材,无非打开UL prospector,按 ISO或ASTM的方法,重点看看HDT,阻燃厚度,filler %,Tensilestrength,有没有UL Yellow card。

基本属于计算机能干的活,被AI最先取代的这类。这类case量最大,典型的apple by apple。

客户端的小工程师也喜欢,反正不犯错。

一来就是比价格,比交期,比降本,比回扣。典型的price focused。

多属于成熟产品,或者新产品的成熟应用,就是技术要求类似,换汤不换药的类型。

第二境界类比应用型

比前者进步,用“类比”应用的方法,从“点”演化到“线”。

 

TDS的测试条件,是特定的理想条件,在现实的实际工况环境,很少有test bar这类结构简单的主。

按TDS的条件,常常会走错方向。

比如,notebook的A面用高玻纤的PC解决方案。CTQs包括了高抗冲,高流动,薄壁,阻燃,尺寸稳定(S变形小)。若按ASTM Test bar的DOE数据来摸配方,会走向反的方向。

二呆曾长年被安排在PPE的市场开发上,对打的产品多数是PA,PBT,POM,PPS之类,从没有做过一次自家的PPE去换别家的PPE的share shift案例。

不是不想去换,市场根本不给机会。

“Asahi在哪里呀,Asahi在哪里,Asahi在哪里啊我就去哪里。”

事实上,遇到的基本是没名没姓的回料。

“自己开荒,自己耕种。”是常态。

(当然,现在市场变化很快。)

这类说说一般的推荐方法,也不一定对,供参考。

举两个案例。

一个是上回书说到的某个水处理的全新应用。虽说是全新应用,设计上也是全新的,还是可以刨开看技术要求,像剥洋葱一样。

压力要求,可以参照水表表壳,有保压、静态爆破压力和动态水锤压力。

还可以用NSF44的方法来补充支撑。

长期耐温方面,可以参照热水泵的叶轮(动态做功)和卫浴的龙头本体,都超出了这个新产品的要求。

连接方法是可以参照水表的螺纹和多功能阀的U插,供设计师参考,同时也可以推荐某品牌储水罐的进胶设计,后者是市场验证过的 mass production产品。

还要考虑胶圈材质,密封硅脂,卫生性几个小细节。

一揽子下来就差不多了。

最后就是成型厂的能力,最好有高温料经验。

第二个案例比较简单。

某个信号传输外壳需要极好的户外性能,黑色,阻燃。

本身按UL746C f1紫外光和淋水测试,PPE有很多牌号都有f1,客户比较“务实”,希望有实际案例。

没有完全一样的PPE应用。

那就用上光伏junction box的案例,这个最终制件是要求25年寿命的。

很具有说服能力,“技术移植”到其他应用。

客户很满意,妥妥地,和“新能源”同步,心里美滋滋。

也可以借鉴传统汽车领域的应用,对安全性要求很高,测试和标准系统化,通常比市场慢半拍,值得类比推荐。

这里稍微补充一下紫外稳定的内容。

一般的,PPE若做成浅色,如白色,其颜色很容易变色,若夏天,1周就很明显发黄。加添加剂也没用,和PPE的合成方法有关。

(现在技术进步了,也有二般同学,浅色稳定的。)

虽然,颜色变黄,PPE的力学性能变化很小,几乎是五大塑料中变化最小的,

也比很多颜色保持极佳的材料,如ASA好。

其制件表层形成很薄的一层新物质,砂纸打掉后,里面还是本色。

若PPE的制件非常薄,比如挤出的0.8mm厚的薄板,长期日照后,其抗冲性能会大幅下降。

这是设计极限。

第二类的案子多是在一般研发产品的初期,客户工程师犹豫不定的时候,更需要他们的勇气,敢于创新和有逻辑的尝试。

总起来说,量也不少,而且考脑力,横向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客户也是有行业经验和影响力的,对体系的把控有自己的理解。

没有他们的支持,就没有产品的进步。

  第三境界:融汇贯通型

上面还是处于同种材料,不同应用来类比的方法,还可以再进一步。

按照制件的第一性技术要求去推荐,也算是“溯本求原”的。

从线演化到面。

Cross materials, cross function, cross inner cognitive river. 

很多精彩的例子让二呆流连忘返。

第一个案例,PEI眼镜镜框,韩国人搞出来的。

PEI是很脆的材料,也就是抗冲不好,这是之前的认为。

但是,无论多硬的材料,只要做到足够薄,都可以很软,很柔,比如,我们看到的薄膜。

LCP的,PEI的,PPS的,PPE的,都服帖。

镜框是一个典型的C-end product,个性化给了很大设计空间,来足量匹配PEI的短板。

先从板材开始,需要后加工的;再上注塑的,再来和PC合金的,改善韧性。

PEI比TR90脆的多,也可以说刚性好很多,看你怎么用。

这个创意真伟大。

我们不去评价后期的市场行为。

第二个案例,10年前,老杜家为PA找了条生路,就是notebook行业,之前一直是PC基材的天下。

无论如何操作,PA还是PA,受环境湿度的影响大。

一旁的PPS不甘寂寞。

过往的案例,普遍认为PPS脆,高刚,天生阻燃,难加工。

PPS做A面确实有点小颠覆。

一旦想明白了,也很简单。

PPS很稳定,可以按添加剂思维。一半以上的玻纤(LGF),再辅以足量的弹性体,PPS也很胜任这个应用。

模具、制件设计、成型、涂装也跟着材料走,匹配“本源”,这样PPS 的A面就成功了。

形成了PC基材,PPA基材,PPS基材,CFRTP,铝镁合金等几类方案。

很多事情想明白了后,很有趣。

好了,今天就到这里。

有好的案例,记得和二呆分享啊,我泡好茶等你。

山还是那山,水还是那水。

改性塑料 · 目录
上一篇技术服务篇:与你同行下一篇Value-selling之七种武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