夕阳无限好之留守老人

岭南,夕阳西下,行道旁的棕榈,如哨兵般矗立,几缕残阳,拌着晚风,就着路口时而浮现的榕树,就这样,一天不经然时已到黄昏。

 

在大陆,工程塑料行业的凌晨大概可以认为是80年代初期;拂晓在90年初,在2010年左右,进入正午。

 

现在是下午3,4点的太阳,进入了行业成熟期,也就是壮年时代,看着挺魁梧,免不了低成长的现实,内心还不服气,寻找第二春的突破。

 

可视的行业萎缩。

 

或者说,可视的制造行业萎缩。

 

特别是在“轻资产”一夜致富做老板的泡泡里,开网店,做网红,虚拟暖风吹的游人醉的江浙沪,愿意低头做工程塑料的人是越来越少了。

 

“那个Ma PaPa把浙江经济带到沟里去了。” L教授平静地从牙缝里吐出几个字,岁月的刀痕掩不住长期失血的苍白,还略略的有些发青的脸颊。

风有点冷,挑动着教授黑色西服下摆,身后地面上几片废纸打着旋,翩翩起舞。

 

“几年前是民工荒,现在也是民工荒。”G总眉毛微微向上敲了敲,侧眼看了看写字楼外的广场,霓虹初上。

“几次招聘都是打白板,递简历的也没有几个,虽然业务都是在写字楼里上班。“

“也就是个民工。”他摇了下头,顺势把烟头拧灭。

 

招业务员是此时的常态业务,和收款一样。

 

产品进入成熟期也是好事,标志着行业进入国有自主期,更多的人员从上游合成端进入,自有的业务团队;新的交易模式团队;故若放眼整个行业,总体的业内人数是增加了。

 

实质是更新换代。

 

一批“与时俱进”的,换掉一批“不合时宜”的。

 

更准确的说,跟不上节奏的,自然掉队了。

 

社会的需求是线性发展的,组织结构的变革是台阶的。

 

有很长的平原期,不显山露水,一开始好像都没有发生。

 

我们举个极端的例子来描述组织结构的变化,或者“该砍掉谁”。

行业圈里也陆陆续续演化出有“电商元素”的企业,同时还有不少90年开始做贸易的“老革命”。

我们不比较谁更优秀,只是看两者的“骨骼”(组织结构),是不一样的。

这个与实际控制人的年龄无关,也有“老八路”还很新潮的用合伙人制度的。

真正意义的合伙人制度。

要么是老板,要么是员工,总有一个跟不上市场节奏的。

该砍掉的是谁?谁的脑袋?

员工看老板,很简单,就看老板说的和做的是不是一致,做蛋糕和分蛋糕是不是一致。

老板招员工,可以“参照”一下戚继光招兵的方法。

四不要

一、城里人不要,按照戚继光的标准,城里人见过世面,对上级的命令不太服从;

二、在官府任过职的不要,在官府任过职的人,对明朝政府的体系已经十分熟悉,十足的兵油子;

三、40岁以上的人不要,皮肤白净的不要,年龄大的人,体力不支,按当时的说法皮肤白净的人都是劳动不多的人,难以吃苦;

四、胆子特别小、胆子特别大不要;胆子特别大的人容易偏激,扰乱军心。

四要

一、标准农民,农民能吃苦,又有体力,重要的是服从管理;

二、黑大粗壮肌肉结实,对体力的要求,

三、目光有神,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有神人的精气神好,

四、见官府有所畏惧,服从管理,容易塑造成精兵。

 

这个只是参照,不能硬套。

而且只是适用于公司的初级阶段,没钱没人没客户的三无时期。优秀的创新型企业可以直接越过。
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“嘀”。

“有没有一种留守老人的感觉。”这时微信页面弹出S总的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