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成之路篇:寻矿记

(1)

祖国的塑料工业确实是强大了。

2002年,二呆入行时,普通的聚碳酸酯国内都没有规模化生产,虽也有3个实验级的工厂,全面没有“参与感”。

聚苯醚也是实验级的,一直到2007,2008年,阎老西故里的合成厂质量才逐步稳定。

最先突破的,还是在半结晶型材料,PBT,POM-C,PA6;很快地,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。

这类产品有纺织工业基础助攻,或引进海外非主流工艺。

PC类在2015年后,更是一浪接一浪,质量、规模、产品线迅速发展。基本自足,还可以部分出口。

高温半结晶料中,PPS一度有多家合成厂,多是“宽窄巷子流派”。N公司和老G合作失败后,还是看好PPS。遂引进外援,内部再创新,最终靠成本和规模优势跑了出来,顺手把fiber也做了,打了个“干瞪眼”。

无定形类的“小三样”PES,PSU,PPSU也有几家完成,和PA6T,PEAK,PI一样,处于接近国际主流的状态。

这里有个常见的误区,比较国内和国外时。

常常拿国内最好的产品和外资最常见的比较。然后,得出结论,基本可以取代,水平差不多了。

Chinaplas上的鬼子公司,包括助剂、薄膜、表处,不会把最先进的展出来。即便从其内部的法务流程,都不会通过。国内公司是相反,拿“概念车”当量产车介绍。

这最后一点距离,好像跳高、跳远一样破记录一样,很难的。

小众类的PA46,POK,TPX等,不至于卡住咽喉,慢慢完善吧。

我们还是“原产地”代表的,如PA1010,PA56,可参考前文《那些年,那些我们追过的明星》。

 

 (2)

按出身,现在玩合成的朋友们,大概分为几类。

外资新设厂型:

比如 帝人的PC乍浦厂,科思创的漕泾厂,英威达在SCIP的AND等,这类工厂,一般没有技术上的问题,出来的产品可以直接用。前后端的人员都是现成的,有完善的合成、改性到应用的组织结构。

改性厂进化型:

代表公司有,普利特LCP,沃特的LCP,PPA,以及金发的一大堆产品。

他们是努力争上游,成为“家里有矿”一族。

这类公司对改性和市场端有明确的目的,清楚地知道市场上需要哪些产品,哪类指标重要,代表着后端的哪些性能。他们不怕卖。

大化工和改性是完全不同的属性。大化工(合成)前期投入大,中期要不断的优化、调试,甚至要返工,从头调整合成路线。试车过程又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料,很是烧钱。

对于这些靠“流水买卖”积攒了些小资本,刚刚过上小富裕生活的改性厂,确实要捏着一把汗。

按二呆观察,这类最难的,还是思维的转换,对合成关键人员的把握。合成第一步就是合成路线的选择,它不仅决定能不能做出来,质量如何,还决定能跑多远。未来价格战中的成本优势,细分高毛利市场的产品支持。

若按改性工厂的技术思路选人,几乎一选一死。

大化工厂新业务型:

神马PA6,鲁西PC,万华PC,浙石化PC,新和成的PPS等等。这类公司本身有很强的化工能力,对合成路线的选择和路线的改造有较强的能力。

他们的短板是对下游应用不了解,特别是相关的人员的构建。同理,完全是大化工思维“所知障”。

(3)

合成路线的选择最难的,几乎可以说,决定了所有。

一旦走错,只能小修小改,很难调头,这个完全不同于改性工厂。

外资或合资的这个问题小一点。

内资的大约有两类。

一类是引进外援,或国外专利公司技术(很可能是实验级别的),或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非主流路线。这里开始有一些悬念。

国外公司分工明确,不会有人知道所有。1、2个“外援”,几套图纸,很难覆盖实际的生产状况。

中试,或非主流路线的,到产业化,几乎等于“半个全新创造”,很考验自身的化工“解读”能力。出来的产品,很可能是“另外一个它”,改性混料后大变样。

这类产品不一定不好,难的是市场的认可。

我们举2个非主流路线的例子。

高丽某司历练10年,烧足了钱,终于量产干法PPS,与市面两类主流产品都不同。这个让下游很难定义。

某类低温PI制造公司,生意一直不错,“溢价”销售。扩产时,思量着,“要不把PES,PSU,PPSU”一起生产了。“ 遂创新设计可“共线合成“装置。二代成品从浅琥珀色变成了“墨汁”琥珀,被市场残酷地划到“回料“概念。

 

第二类是自主创新型,特别是高校出来的。

非常考验“落地方“的思维变现、实操能力、放大水平。

一般地,高校的思维模式是做出来,实验结果常常是含量微小的新物种;合成工厂正相反,杂质越小越好,工艺要稳定,不求“新花样“。

对于高校,是多一篇少一篇paper的事;对于企业,可能就是一条命。

从小试到量产,可能完全是两码事,不是单纯几个指标能表征的。

每次用新工艺做的原料,都要特别小心,应用端的每一个需求都是“千里一线牵“,映射着每一个工艺细节。

单看datasheet上的符号,容易落入“自我陷阱“。

市场上主流的产品,是经过时间的淘汰,应用端的用户和合成端的源头的“双方选择“,适者生存。

我们没有要求什么,都是市场的要求。

(成文于2021.05.0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