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深不知处

“历史没有真相,只有一种说法。“ 看玄学故事,也可套用这个话。

《中国奇谭》第二集《鹅鹅鹅》是改自1500年前吴均所著的一篇志怪小说,原文500余字,妙趣横生,梦幻泡影,权当笑话。

二呆的理解是指酒、色、财、气,四类占有欲望,也就是常说的障道的四道围墙。

酒,泛指对饮食之欲;气,可以是脾气,秉性,内心的执念。

欲念套着欲念,重中重,总以为能占有一、两个就够幸福了。然,虽有情,“心亦不尽”。

前辈亦云,此山凶险,照旧依性,负鹅前行。

鹅者,从“我”从“鸟”;鹅笼亦行者自负,行者亦笼中之鹅;如蜗牛背窝,亦是窝中之“牛”。

类似酒色财气的高级说法还有权、利、名、情。

比如,老哥家一位女面试官常问的,“你是要名,还是要利?“

然后,一脸迷笑的看着你。

历史上有名的北洋之虎段祺瑞,也被成为“六不总理“,在其发誓之后,严格遵循”六不“,也就是”不抽、不喝、不赌、不嫖、不贪、不占,十分难得。依愚人之见,段前辈在“权”上贪恋,深深陷“权牢”之中,未得人生之美妙。

也有人破墙而出,走出鹅山的。一代大师弘一法师,前半生历经繁华,酒色财气来者不拒,但又历经劫难,所写所画,高山仰止。35岁即作《送别》一首,成百年骊歌。后世歌者朴树曾说,若是我能做出此等神作,死也值得。若是没有前半生的酒色财气,怕是“心亦不尽”,也难有后半生大彻大悟。这社会之山,真真假假迷人心,这人心轮回,山间何事不鹅笼。

动画片的编者深谙原文之理,并高质量的润色、添彩。细品把玩,借假修真,看破看透。

附录:

阳羡书生—摘自《续齐谐记》

东晋阳羡许彦于绥安山行,遇一书生,年十七八,卧路侧,云脚痛,求寄彦鹅笼中。彦以为戏言,书生便入笼。笼亦不更广,书生亦不更小,宛然与双鹅并坐,鹅亦不惊。彦负笼而去,都不觉重。

前息树下,书生乃出笼。谓彦曰:“欲为君薄设。”彦曰:“甚善。”乃于口中吐一铜盘奁子,奁子中具诸肴馔,海陆珍羞方丈,其器皿皆是铜物,气味芳美,世所罕见。酒数行,乃谓彦曰:“向将一妇人自随,今欲暂要之。”彦曰:“甚善。”又于口中吐出一女子,年可十五六,衣服绮丽,容貌绝伦,共坐宴。俄而书生醉卧。此女谓彦曰:“虽与书生结好,而实怀外心,向亦窃将一男子同来,书生既眠,暂唤之,愿君勿言。”彦曰:“甚善。”女人于口中吐出一男子,年可二十三四,亦颖悟可爱,仍与彦叙寒温。书生卧欲觉,女子吐一锦行幛,书生仍留女子共卧。男子谓彦曰:“此女子虽有情,心亦不尽,向复窃将女人同行,今欲暂见之,愿君勿泄言。”彦曰:“善。”男子又于口中吐一女子,年二十许,共宴酌。戏调甚久,闻书生动声,男曰:“二人眠已觉。”因取所吐女子,还内口中。须臾,书生处女子乃出,谓彦曰:“书生欲起。”更吞向男子,独对彦坐。书生然后谓彦曰:“暂眠遂久,君独坐,当悒悒耶。日已晚,便与君别。”还复吞此女子,诸铜器悉内口中。留大铜盘,可广二尺余。与彦别曰:“无以藉君,与君相忆也。”

大元中,彦为兰台令史,以盘饷侍中张散,散看其题,云是汉永平三年所作也。

(原作者: 大象骑手,愚人)